simonsun 发表于 2016-8-9 12:59:32

专家建议推进转基因玉米产业化

       人民网 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魏艳)由于国内大豆生产难以满足养殖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强劲需求,近年进口大豆数量剧增,以致国内市场基本为国外所控制。作为三大谷物之首的玉米能不能基本自给?会不会成为“大豆第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表示,当前我国玉米供不应求的矛盾十分突出,玉米进口已呈逐年递增、难以遏制之势,未来可能出现数千万吨缺口,推进自主研发的转基因玉米产业化是有效解决手段。

  据黄大昉介绍,近年我国玉米生产保持波动性增长态势,2012年总产已达到2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然而,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拉动,饲料用粮刚性增长,工业加工用粮快速发展,玉米供不应求的矛盾十分突出,玉米进口已呈逐年递增、难以遏制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预测,今后国内玉米需求将以年均3.3%的速度增长,而玉米单产增速仅为2.2%。联合国[微博]粮农组织(FAO)有专家提出,国际上衡量畜牧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指标之一是玉米的人均占有量。中国玉米人均占有量从2008年的126.4公斤已增至2011年的140公斤,2015年后将很快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约为207公斤。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5亿,如以人均占有量200公斤计算,届时玉米需求总量将达2.9亿吨,而我国目前玉米产量尚不足2.1亿吨。据此推算,中国未来可能出现数千万吨的缺口。

  黄大昉表示,国内近年玉米总产虽然逐步增加,但靠的是挤占其它作物种植面积而非本身单产水平的提高。众所周知,未来我国继续扩大玉米耕地面积已无可能,实现玉米自给,唯有通过提高单产来增加总产一条路可走。“这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保障粮食安全,避免重蹈大豆进口覆辙所面对的最大挑战。”

  在黄大昉看来,推进自主研发的转基因玉米产业化是缓解玉米供求矛盾的有效手段。“转基因生物新品种选育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大大增强了我国玉米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快了新品种研发进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优于国外的植酸酶玉米已成为标志性成果之一。这一产品可以降低环境中磷污染40%和提高饲料养分利用率30%而受到广泛关注。此外,国内还分别自主研发了可与国外同类产品抗衡的抗虫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保障玉米增产、降低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改进耕作方式等综合效益。上述产品均依据相关法规进行了科学、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分别获得了生产应用安全证书或允许进行生产试验,其环境与食用安全性完全能够得到保障。”

  黄大昉认为,上述转基因玉米品系多已进行技术转让,为国内种子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开发创造了良好条件,预计推广之后年增效益可达数百亿元之巨。

  据了解,目前国际玉米市场基本上均为转基因玉米,主要玉米出口国美国转基因玉米占据出口量的90%,阿根廷、巴西则为10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家建议推进转基因玉米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