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伟 发表于 2016-8-9 12:58:55

我国饲料加工产业集中度低问题的交易费用理论分析

我国饲料加工产业集中度低问题的交易费用理论分析
张锋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摘要:我国饲料加工业产业集中度低问题,制约了饲料行业效率。文章构建家庭承包制下的交易费用分析框架,认为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使得饲料交易特性中的资产专用性减弱、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增加,这是小型饲料企业不断产生的制度原因,进而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产业集中度。


       改革开放后,我国饲料工业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成为世界第一大饲料生产国,在促进畜牧业发展和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然而,我国饲料加工业市场中,少数大中型饲料加工企业与众多小型企业并存,市场过度分散,且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价格战、赊销等营销手段成为主要竞争形式,这影响饲料行业效率和饲料质量安全。近年我国饲料加工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为1 .4%~5.35%,中小饲料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1.25%~4.87%,且许多小型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数据来源:数据由中华数据库的数据计算而得)。相对比,20 1 0年,美国300多家饲料企业生产了1.5亿吨饲料,占美国饲料总量的90%以上,对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如何提高饲料加工业市场集中度,实现有效竞争,关系到我国饲料业和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组织理论认为,有效竞争是介于过度分散和绝对垄断之间的产业组织形式;过度分散状态具有转移到有效竞争状态的产业动力。现有对饲料行业的研究多从产业政策、区域分布、饲料营销等角度描述现状,分析问题和提出对策建议,而少有对我国饲料产业组织的理论分析,更没有对我国饲料加工业产业集中度低问题合理的理论解释。


1分析框架的建立
1.1产业集中度低的逻辑矛盾
       饲料加工业产业集中度低的现状,源于我国饲料加工业在产业整合、重组、兼并的同时,一些小型饲料加工企业不断产生121小型企业的产生和存在,符合自身成本收益关系,即在收益大于成本时,相关资本会进入饲料加工领域,产业集中度降低;反之,则退出该领域,产业集中度提高。

       饲料加工企业的成本主要是原料成本、人工及设备成本和销售费用。根据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小型饲料加工企业由于缺乏粮食收储资格和规模收储能力,在近年粮价上涨压力下,面临较大的原料成本压力(2004年颁布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对粮食收购者的资金实力、仓储设施和质检保管能力作出严格规定。并且需要工商和粮食主管部门的行政审批。小型饲料加工企业往往不具有收储资格。劳动力价格上涨使得小企业面临人工成本压力。当前我国饲料市场存在严重的无序竞争,价格战、赊销等是主要竞争手段。小企业资金实力弱小,缺乏规模效应,使得单位产品的销售费用较高,面临较大经营成本压力。然而,由于饲料业是具有较高规模经济性的行业,小企业因产销量较小而不能获得规模经济收益,不能分散固定成本,经营收益率较小,并且许多小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许多小型饲料加工企业的收益较小而成本压力较大,经营绩效较差(由于数据限制,本文没能进行定量分析,而是根据对大量小饲料企业的访谈资料,进行定性分析)。根据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这些小企业应该退出饲料加工领域,产业集中度得到提高。而这与我国小型饲料企业层出不穷的产业现状相矛盾。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对我国饲料加工业产业集中度低的现状缺乏解释力。

1.2家庭承包制下饲料市场的交易费用分析框架
       我国小型饲料企业层出不穷的现状说明,在中国饲料市场的具体环境中,小型企业的成本收益关系发生变化。在新的成本收益关系中,小型企业的
收益大于成本,这是小企业生存的逻辑依据。

       饲料加工业是具有较强产业关联性的行业,其产业环境主要是上游种植业对饲料原料的供应情况和下游养殖业对饲料产品的需求情况。根据饲料行业经营实践,我国饲料市场属于区域性市场(由于受到与众多小养殖户交易、保质期、储运、销售费用的限制,我国饲料产品具有一定销售范围半径(一般为200公里),超出该范围饲料企业通常会无利可图。我国饲料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在区域市场内部,本地小型饲料加工企业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外部大中型企业的竞争压力,而主要涉及区域内与上下游种植业及养殖业的交易关系。我国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家庭承包制下的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家庭承包制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的根本制度,不仅使农地经营规模较小,更限制了种植和养殖业家庭的农业资本积累)。并且,小农户的产出占我国粮食和畜产品总量的绝大部分。因此,我国饲料加工企业与上下游的投入产出关系,涉及到与家庭承包制下分散经营小农户的市场交易过程。上下游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状态是我国区域性小型饲料加工企业的主要市场环境。

       新制度经济学以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来解释现实问题。交易行为在不同制度环境下,交易维度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威廉姆森从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三个维度,分析交易特性、治理结构及合同形式的关系。借鉴威氏的观点,笔者从我国家庭承包制下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制度环境,影响饲料加工业交易过程中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的交易特征角度,研究不同的治理结构及合同形式改变小型饲料企业的成本收益关系,进而造成我国饲料加工业产业集中度低问题。

2 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对饲料交易特性的影响
       我国饲料交易特性受到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制度环境的影响,在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方面产生变化。

2.1资产专用性程度弱化
       饲料加工企业的资产主要包括加工设备、人力资源和饲料产品。从技术角度看,这些资产很难改作他用或改作他用会造成巨大价值损耗,具有较强的资产专用性。然而,家庭承包制下小养殖户分散经营的制度环境,使得对这些资产的需求具有广阔地域和市场范围。因此,从不同使用者利用的角度看,小养殖户经营产生的高交易性降低了资产沉没成本,弱化了饲料加工业资产的专用性程度。


       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企业规模应该在企业扩张边界所节省的边际外部交易费用等于所增加的边际内部管理费用处达到均衡状态。由于资产专用性的弱化使得边际交易费用降低,市场治理和双边治理的边际效率增加,则企业规模均衡曲线左移,这说明饲料加工企业的横向规模边界不会无限扩张。大中型饲料企业不能无限兼并小型企业,其市场边界和一体化边界在扩张到一定程度后会受到限制。另外,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下的饲料时效性和经验性,进一步限制了饲料加工企业在技术和经济层面的市场范围(时效性方面,企业需要在饲料保质期内向众多小养殖户销售产品,这增加了饲料企业营销费用。经验性方面,小养殖户缺乏获得饲料质量信息的规模经济动力,信息不对称往往造成逆向选择的“柠檬市场”,为小企业创造了生存空间)。饲料加工企业的市场范围,将在交易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费用处形成。

       在家庭承包制的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制度环境下,饲料加工企业资产专用性程度的弱化,使得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成本收益关系发生不同变化。对于大型饲料企业,扩大企业边界所节约的交易费用不能弥补内部管理成本增加所带来的损失,从而限制了并购等企业边界扩张行为。另外,由于饲料同质性且技术含量较低(我国饲料加工企业的研发等差别化投入不足,饲料产品严重同质化。另外,小养殖户缺乏规模经济性,采取高科技饲料产品仪带来有限的利润增加空间,从而抑制饲料加工企业的科技创新动力,使得饲料产品科技水平较低且层次趋同),大型企业的饲料进入外地市场,要与当地同质产品竞争市场份额,就要承受较高运销费用。对于本地小型企业,资产专用性的弱化使得投资的沉没成本风险降低,饲料加工业对小型资本具有较强吸引力。另外,由于较小的经营规模和本地市场范围,中小企业可以有效增加与本地小农户交易过程中第三方治理或关系治理结构的比例,在有限的交易次数内可以降低交易费用。

2.2交易频率增加
       饲料加工企业面对众多上游小种植户和下游小养殖户,在购买原料和销售饲料过程中进行小批量、多频次交易。对于非专用性资产的高频率重复交易,市场治理和古典合同是效率较高的产业组织形式。然而,此类交易属于交易方不稳定的小规模重复交易,饲料加工企业不能通过增加交易次数来降低边际交易费用。

       与上游种植业的交易频率增加,加剧了饲料加工企业获得原料的交易成本和风险波动,是一种非效率的原料来源方式。交易频率的增加,使大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成本收益关系发生不同改变。大中型企业往往具有粮食收储资格,大规模经营需要购进大量原料,在向众多小农户收购饲料粮过程中,需要与不同交易方进行多次重复谈判,增加了交易费用。并且,由于种植业小农户的分散性和农业生产的高监督成本,企业后向一体化会极大增加内部管理费用,不是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一些大中型饲料企业寻求与国有粮食收储组织通过一定利益联结机制进行交易。由于种植业以农户小规模经营为主要模式,饲料企业在和收储组织的交易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对于小型企业,与本地小农户的交易,可以规避粮食收储资格的限制,形成一定原料来源渠道;较小的企业规模,使得小企业与农户的谈判次数较少;因熟识本地市场与农户结成稳定的关系式治理结构,降低农户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降低企业交易费用。

       由于饲料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经验性,下游小养殖户不能大量储存饲料,需要频繁从市场购进,增加了饲料加工企业与下游养殖业的交易频率和交易费用。小养殖户分散经营模式不仅降低了工业饲料使用率,并且带来了规模经济不足、养殖户的饲料信息不完备、与饲料企业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等问题。对于大企业而言,由于单个养殖户的饲料需求量较少,则实现企业规模经济就要与众多小养殖户进行频繁交易,增加了企业交易费用。并且,在赊销和价格战成为主要营销方式的情况下,与众多小养殖户频繁交易,带来巨大的事后监督成本。对中小企业而言,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可以降低交易频率;熟识本地市场,可以抑制小养殖户的机会主义行为并将外部性内部化,有效降低与小养殖户的交易费用。


2.3不确定性程度增加
       饲料加工企业与上下游众多分散小农户交易,增加了交易的不确定性程度。对于饲料原料的非专用性交易,因为容易达成新的交易安排,则无论不确定性程度如何,市场治理和古典合同仍然适用。而对于饲料产品的混合性交易来说,由于频繁交易增加了不确定性,双边治理应该为一体化所取代。交易不确定性造成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投资收益关系的不同变化。


       饲料加工业与上游种植业交易不确定性的增加,源于家庭承包制下种植业小农户的分散性。上游种植业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组织较为分散,且销售行为存在显著的跟风效应。对于大中型企业,向众多小农户收购饲料粮,既增加了交易过程中农户隐藏信息风险,又增加了交易后的监督惩罚成本。并且,在现行粮食流通体制下,大企业向小农户的大规模粮食收购行为,受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粮食政策的影响,形成原料成本压力。对于小型企业,由于饲料产品主要供应当地市场,需购进的饲料粮数量有限,当地粮食基本满足原料需求。另外,乡俗、人情和舆论等乡土意识对当地农户具有一定约束作用,降低了交易中机会主义等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饲料加工业与下游养殖业交易不确定性增加,源于小农户分散养殖下的饲料需求特点。小养殖户的饲料需求量占到工业饲料总量的主体部分。单个养殖户养殖规模较小,搜寻饲料信息的动力不足,往往做出向本地小企业购买的决策。大中型企业要实现规模经济,需要向众多分散的小养殖户销售饲料,形成较高交易费用。另外,与分散的小养殖户交易所形成的事后监督成本,使得饲料市场和养殖环节的农户负外部性不能内部化,客观上刺激了相关环节养殖户的寻租行为,造成饲料流通环节的质量隐患。由于畜牧业生产没有种植业生产中的高昂监督成本,大中型企业往往通过前向一体化的方式扩大企业边界,将产业下游的交易行为内部化为企业自身行为,即饲料企业涉足养殖业务,将外部市场的饲料交易转变为企业内部养殖板块的投入,从而节省交易费用。由于我国饲料具有较高同质性,地方小企业生产的饲料与大中型企业产品具有替代效应。中小企业熟悉当地市场,销售过程中可以有效规避机会主义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并且,地方企业方便快捷的销售及售后服务对本地养殖户具有较强吸引力,形成一定地域内稳定的客户群,有效降低交易费用。

3结论及建议
       综上可见,我国家庭承包制形成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产业环境,使得饲料交易中的资产专用性减弱,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增加。这种交易特性的变化形成不同治理机制,限制了大中型企业扩张边界,而为小型企业创造了生存空间。这是众多小型饲料加工企业层出不穷,进而造成产业集中度低现状的微观逻辑。


       一些研究认为,美国饲料企业以集团经营为主,实行规模扩张;饲料产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较高,实行订单生产,商品性饲料的数量很少;建议我国饲料企业实行规模化和纵向一体化,以解决产业分散问题。然而,此种建议忽视了我国饲料加工业面临的家庭承包制下种植业和养殖业极度分散的市场环境,这与美国大农场主制环境存在极大差异。


       相关实践和研究表明,“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协会+农户”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组织形式,是在坚持家庭承包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的有效方式。笔者建议,饲料企业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组织农民成立饲料粮和养殖业合作社,来整合分散的小农户,以提高饲料业上下游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为提高饲料加工业产业集中度创造条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饲料加工产业集中度低问题的交易费用理论分析